老兵是共和国功臣,是岁月的英雄。他们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本色不改,奋战在团风的各条战线上,为脱贫致富埋头苦干、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展现军人风采。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县文联、县作家协会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开展“献礼建党百年 · 致敬团风老兵“专题采访活动,作家们走进基层,贴近老兵,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事例、真挚的情感讲述老兵们不平凡的故事,宣扬军人作风、军人精神、军人信仰,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建功新时代,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今天一起来看看作家李文生笔下的老兵罗良成,听听他的故事。
本 色
李文生
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功名利禄的向往,没有得失计较的埋怨,却有一腔不负青春砥砺前行的热血,有一身赤胆忠心投身革命的傲骨,有一种舍身忘死慷慨赴难的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受团风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和县文联委托,在县作协安排下,我在上巴河镇许家可口村6组,采访了一位86岁的“老兵”罗良成,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事先通过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提供的简介材料,我了解到,罗良成于1935年5月22日出生于原上巴河公社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于1952年8月入伍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69师207团一营三连担任机枪手。先后和作战部队一起参加过三打洪园里之战、彭南山坦克战、平同岭山战役、洞白山战役等,每次战役均取得胜利。
朝鲜战争停战后,罗良成于1956年1月15日退伍回到原黄冈地区武装部,由当地人武部门继续安排入伍到黄冈地区原公安大队(后更名为黄冈地区民警大队),工作五年后,于1961年退伍回乡务农。在参加入朝作战过程中,他个人荣立过三等功,所在连荣立集体三等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心里充满了种种好奇和疑问:当年17岁的懵懂少年怀揣怎样的初衷抛下高堂父母毅然参军入伍?枪林弹雨中,他又是如何视死如归地趟过硝烟火海,谈笑凯歌还?罗良成先后两次入伍,又如何不愿躺在功劳簿上向国家伸手,甘心退伍回乡当农民,六十余年如一日地躬耕陇亩,始终过着极为简单朴素的生活?
3月12日,春光明媚。在许家河口村曹书记、熊主任的陪同下,我们一行走进了罗良成老人家里。一进堂屋,望着胸前戴着军功章,头顶戴着一顶旧军帽却难掩斑白两鬓的罗良成老人时,不免肃然起敬。老人虽然80多岁高龄,但经过战火洗礼的他依然显得精神矍铄,双眼中流露出坚毅的光芒。
当我扶着老人家坐下,并向他行军礼表达敬意时,老人突地站起来,“啪”地直挺挺立正,向我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顷刻间,老人家情绪非常激动,一时凝噎无语,我却清楚地看到有泪花转动在他的眼眶里。也许是这样一个久违的军礼,让他感到特别亲切;抑或是我有意无意的敬礼举动,一下子将他带回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当我向他表明采访来意时,老人沉思了一会,用他动情而又富于军人特质的声音,唱起了那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之歌,接下来他向我们慢慢讲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抗美援朝老兵罗良成
好男要当兵,好铁也打钉
1952年时,罗良成家中8口人。由于家贫兄弟姊妹又多,罗良成只读了简单的小学,但贫苦的生活却锤炼了他勤劳耿直、勇敢坚定、嫉恶如仇的个性。他是村里的“孩子王”,15岁就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17岁那年,当他听别人说“朝鲜在打仗,战火马上要烧到中国,美国和联军侵略佬比日本鬼子还要坏,国家正在征集志愿兵入朝作战”时,他当即回家对父母表达了要参军上前线的意愿,没想到父母坚决不同意,并苦苦劝告他“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无论父母如何声泪俱下,处处阻挠,但自幼就崇拜英雄,敢作敢为,一心想去当兵的罗良成去意已决。
1952年7月里的一天上午,罗良成趁在田里劳作的父母不注意,他扔下犁耙,偷偷跑到公社找到人武部,当即报名入伍,当天就被送到原淋山河公社人武部换上军装,成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兵。
1952年8月,接到上级命令,罗良成等一批黄冈籍志愿兵到孝感花园参加入朝作战前的集训。他清楚地记得,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为他们作了战前动员讲话:“你们都是黄冈籍的兵,我也是黄冈人,你们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要为湖北争光,为黄冈争光,个个要争当英雄,千万不能当狗熊。当了英雄回来,我亲自带领你们的亲人和家乡父老,为你们戴大红花,敲锣打鼓地欢迎;如果当了狗熊,当心家乡父老会用屁股对着你们的……”大领导一席话掷地有声,说得罗良成他们豪气冲天,热血沸腾。
就这样,罗良成和他的战友们带着各级领导和家乡亲人的嘱托,当天从孝感出发,4天4夜后到达丹东,傍晚时跨过鸭绿江,正式奔赴朝鲜战场。
作家李文生采访罗良成老人
殷殷赤子情,拳拳报国心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入朝作战后,由于战事残酷,行踪不定,加之朝鲜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了对付十分猖狂狡猾的李承晚部队,罗良成所在的部队经常是昼夜行军,逢山夺山,遇水架桥,宿山洞,蹲岩坎,渴饮冰雪,饥食干粮。
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他除了记得入朝作战两年间打过的一些大仗恶仗外,已记不清具体同敌人正面交锋了多少次,记不清他的机枪怒火扫射了多少敌人,记不清在他的身旁牺牲了多少战友,也记不清他自己有多少次同死神擦肩而过……或许是重新回忆起7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或许是触动了他深埋于内心的战友情怀,老人的讲述几度失声、几度哽咽。
在我的再三要求下,他给我们看了他当年在战场上因弹片贯入至今还落下脚肚萎缩后遗症的伤腿后,又用一种轻松又自豪的语气说起战场上记忆犹新的一幕:
1953年的四五月,在三打洪园里时,战争异常激烈,双方一直呈胶着状态,他们连已经两天两夜粒米未进,那天正好是“五一节”,他们连正在利用打仗间歇,抢着吃几口后方送来的干粮,突然敌方的炮弹飞来,有一炮就炸倒了7名战友,当时一班班长、副班长和三班副班长牺牲了,罗良成的碗筷和手上还没吃完的半个冻饺子都炸飞了,所幸弹片只伤到了罗良成的右脚。
当他和另外负伤的3名战友(都是黄冈老乡)被部队担架抬下来送往救治时,因罗良成当时年轻身材瘦弱,一个绰号“胡裁缝”的淋山河老乡战友躺在担架上,笑着对抬担架的人说:“罗良成是个细裸,他现在也躺担架享福,他那么轻,你们抬他干嘛,干脆把他丢河里喂鱼,免得以后喂了鬼子们的飞机大炮。”
我打断老人说,生死一线间,你们怎么还这么乐观,开这种黑色幽默的玩笑?罗良成笑着说,当年一起的毛头小伙子们上了战场,天天行军打仗,子弹大炮又不长眼睛,战士们把生死早已看得很淡,见惯了流血牺牲,倒下的就当为国家作了贡献,活着的继续往前冲,我们只求痛快杀敌,为战友们报仇,把美国侵略佬和联军鬼子都往死里打,尽快把他们打跑、打趴下,我们越是打的狠,新中国的和平建设越是来得快。所以我们在一起,经常开开玩笑,就能冲淡了对战争的恐惧感,也忘记了伤痛;我们拿起枪不怂不怕,也会吓退随时可能降临在身边的死神。
团风作协采访组倾听老人讲述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前赴后继地入朝英勇作战,取得了伟大胜利后,终于迎来了“板门店”停战谈判,朝鲜战场也于1953年7月升起了和平的曙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停战后,1953年7月至1956年1月,罗良成所在部队又奉命参加朝鲜战争后的恢复家园建设。1956年2月,罗良成和他的战友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打起背包,脱下军装,复员回乡务农。当他回到原黄冈地区人武部办理相关手续时,时任人武部领导看到身躯挺拔、英气十足的罗良成,了解他的作战经历后,问他“扛枪扛够没有,还想不想继续入伍当兵”时,罗良成坚决表示服从组织安排,只要国家需要,继续当兵继续扛枪是军人的本分。就这样,罗良成再次入伍到原黄州公安大队,当了一名普通的监狱看守。在继续入伍地方5年后,由于原黄州公安大队并入武警,罗良成再次响应上级号召,没有向组织提任何条件,于1961年1月复员回家当了一名普通的农民。
当我问及他两次入伍,两次还乡,最后还是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是否后悔时,老人猛地摇头,自豪地说,从来不后悔,一辈子光荣。当年抛家弃农入伍是为国尽忠,后来退伍还乡是服从安排,继续为国出力,顺便在家尽孝。
老人还说起,想想当年一起入伍的老乡和同师同军熟悉的战友们,那么多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永远埋在了异国他乡,他为自己还能活着回家感到庆幸。他抹了抹眼睛接着说,自己经常梦里回到当年炮火连天的战场,时时梦到当年的战友和他一起并肩作战,一起说笑玩闹,他醒来就长哭不已,到如今,眼泪早已流干了;老人又说,自己从不种红苋菜吃,也怕见到别人家里的红苋菜,因为红苋菜的汤汁就像流淌的鲜血一样,容易勾起他对当年战场上鲜血淋漓的痛苦回忆。
同去的曹书记、熊主任也介绍道,老人入伍回来后,这么多年来,一直过着低调、俭朴、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从来不居功自傲。除了刚回来几年向家人讲讲自己参加朝鲜战争的经历,这么多年很少听到他向别人讲自己的志愿入朝往事,他一身正气,性格刚直,从未向村里伸手要这要那,和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喜欢帮助有难处的人。如果不是你们这次来采访,我们也不知道原来当年老人身上发生过这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曹书记动容地说,我们常常赞美英雄,寻找英雄,原来我们身边就有这样值得大笔书写的无名英雄!
李文生与罗良成合影
为霞尚满天,人间重晚晴
采访过程中,我问罗良成的儿子罗银洲:“你最敬重父亲哪一点?”罗银洲说:“最敬重父亲的是他当年舍小家,顾大家,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
我问他:“你最佩服父亲的是哪一点?”他说:“最佩服父亲铮铮铁骨,敢作敢当,总是委屈留给自己,从来不计个人得失”;
我又问他:“你父亲对你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罗银洲说:“父亲的经历教会了我们正直做人、勤俭持家的道理,对国家尽责任,个人生活靠自己。我家在2013年前就评上了贫困户,但国家在2015年开始精准扶贫后,父亲坚持说国家有难处,要我们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不要给村里添麻烦,他坚持要我们家在2015年率先脱贫出列。现在国家每年发给了父亲一些退伍生活津贴,我们自己也有一些收入,现在我们家的日子比从前好多了。”
我笑着对罗银洲说,你有一位当过“老兵”的好父亲,这是国家之幸,是你们家值得永远传承的财富。罗良成老人接过话头说,不要叫我“老兵”,革命面前,我永远是一名“新兵”,我没有给李先念主席丢脸,没有给家乡父老丢脸,现在是和平年代了,如果侵略者胆敢来犯,如果国家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再次扛枪上前线,继续保家卫国。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我想我的采访疑问终于有了答案。是啊!什么是老兵,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最可爱的人?70年弹指一挥间,那些不能忘却的卫国历史,那些如罗良成老人一样平凡的共和国卫士,像是一泓泓清潭,洗濯了我们的灵魂;像是一抹抹白月光,投射在我们的内心;像是一点点朱砂痣,温暖了我们的情怀;像是一鼎鼎洪钟,铸就了人间的大爱!
采访结束,走出罗良成家时,我再次和老人以互敬军礼形式依依惜别。回望站在门前像一树不老劲松的罗良成老人,我在心里默默念道,愿老人安享和平岁月,安度幸福晚年。
岁月如歌,待风雪吹过,你是老兵,也是榜样;
沧海桑田,任世事变迁,你是英雄,更是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