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里的梦想


遇见船石冲

如果不是市里组织的扶贫采风,我也许根本没有机会来到船石冲——团风县杜皮乡里一个隐藏在连绵山岭之中的偏僻山村。

冲,是指两山之中的平地。船石冲,据说是因为附近山上有一块大石像一只船,大山相对闭塞,这块船石,大概寄托了以前的人们希望走出大山、乘船远航的美丽愿望吧。

山路十八弯,用在这里毫不为过。驱车行驶,路边不时闪过的各色花木缓解了我们晕车带来的辛苦不适。越野车穿山越岭,经过龙王山旁一条尚未打通的颠簸路段,便来到田生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看到有新建的厂房和开挖的水塘。宣传委员程尚武告诉我们,这房子是林田生准备用来做仓库的,水塘则是为了蓄水浇灌苗木。

船石冲村所在山区(程世伟摄)

站在高处往下看,半山腰处是一大片经过锄挖不久的山地,被整理成一垄一垄的,田垄里可见村民们头戴草帽忙碌的身影,大伙儿你追我赶地在挖坑栽种什么。

我们决定近前看看,往下走了一段,有人便问:“你们种的什么呀?”

“玄参苗。”最前头的一位身穿红色格子衣服的婆婆大声回答。

我问她:“您老今年多大年龄呀?是为谁做事呢?”

婆婆嗓门敞亮:“我叫倪爱枝,66啦。我们在给林田生卖工呀,赚点钱。我去年做了一年,收入还可以。”语气中颇为自豪。她一边说话一边不停栽种,补充道:“他这里总是有事情做,我蛮喜欢。”

好一位勤劳的婆婆!地里忙碌的人大多是六七十岁的爹爹婆婆,看上去个个精神健旺,干起活来劲头十足。

他们这样老有所为的状态,真让人由衷欣慰。劳动着总是美好的。我们的父辈,不是一直把这些勤劳的精神品质代代传承吗?

山风吹拂,空气格外清新。那些新栽下的玄参苗,伸展开碧绿的芽叶,在风中轻轻摇曳。那是村民们即将蓬勃生长的希望啊!

扛锄头的“林社长”

怎么还没看到我们要采访的人呀?我不禁有些疑惑。

程委员电话联系后说,林社长在山脚下处理些事情,我们可以到那里会合。

终于在一片水塘边的小村子里,见到了林田生和他大哥。林田生一身朴实打扮,扛着锄头的样子与一般村民没什么两样。

在随后的闲谈中,我便大致了解了林田生的人生轨迹。

他生于1971年,父亲是泥瓦匠,母亲是家庭妇女,双亲于十几年前便去世了。他排行老八,有六个哥一个姐,大哥已有70岁。高中辍学后便学开车,在杜皮乡政府车队干了四年,1996年到广东开货车,做工程,每月收入八九百元。2001年到广东深圳富士康,做车队调度,最高每月收入九千元。

促使林田生2014年回乡,有多种原因。

每当他春节回家省亲时,看到家乡到处的良田好地都变成无人耕种理会的荒田、荒地、荒山,感到心痛和深深的惋惜。恰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有幸认识了一位从事几十年中药材专业的老板——安徽亳州的李崇正,两人话语投机,很快成为朋友。一来二去,李总也了解了他的情况,便推荐他回乡种药材。

林田生心动了。

另一个原因是,他一直与妻子带着儿女在外打工,生活过得还宽裕,但人在他乡始终处于漂泊状态,内心还是常有不安之感。“终究还是回来好!眼看四十多岁的人了,叶落总得归根!”

船石冲村共12个村民小组,总共900多人,而漆家垴是总人口只有40多人的小塆子。地多人少,适合大面积种植。村里漆家垴的山地,与海拔500多米的龙王山相邻,自然条件好,土地无污染,得天独厚。武汉中南医科大学陈科力教授也曾到现场查看,赞叹此地气候土壤品质良好,药材种植质量高。

回乡后的林田生信心十足。于是,在船石冲村支书魏新平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团风县田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林田生当了社长!

天道酬劳,他的合作社也正好赶上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得到了县农业局的首肯和认可。林田生也迅速把帮扶贫困户纳入了合作社的重要计划中,流转土地,募集务工人员,与村民签订帮扶责任书。

“去年有17户贫困户在我这里务工,今年计划再招一些。”船石冲村共有70户300多人的贫困户,林田生用工并不局限于漆家垴本塆的人。“只要愿意在我这里做的,我决不会亏待他们!”

林田生扛着锄头带我们来到屋后的地里。地里均匀地栽种着绿色的苗,叶片有皱皱的感觉,极像乡间常见的野菜。

“这就是丹参!”他一锄头挖下去,土底下便出现一条红色的根,鲜艳的红,与它的名字甚是相符。“丹参的苗会长到两尺来高,到了秋天还会开紫色的花,蛮漂亮的!”

大自然慷慨友爱,山林暗藏无限商机,一切只待有心人。当林田生遇见药材,就遇见了生命中的另一种可能。

村民眼中的“老八”

短暂的采访明显不够。从杜皮回来后,我向林田生要了几个贫困户的电话,用电话的方式继续了解他与他的合作社。

我拨通方幼林的电话,跟他拉起了家常。这是位73岁的老人,家有6口人,两老在家,儿子媳妇在外打工。说到林田生,乡亲们都亲切地喊他“老八”,认为他务实肯干,窍门足,有能力。这个种植基地,从每年2月到10月,追肥、锄草、清沟、灌水等,活儿多得做不完。

“这不,我得去干活了,今天有七八十人上山去种湿地松,一天可做百把块钱呢,大家都抢着做!”电话那边,老爷子开心地笑着。

今年62岁的林福生是林田生本塆人,因老伴长年生病致贫。“如今好了,跟着老八做事,去年净赚了8000元。这是以前想也想不到的事呢!婆婆身体也好点了,能做点事啦!以后的日子呀,有奔头!”话语里充满了信心。

我又联系了村支书魏新平,听说我的意图后,他也打开了话匣子:“林田生还是我们村委会动员回乡的,因为他踏实讲诚信,老百姓都蛮认同他。他回来后先种了些射干、丹参,所用的土地流转工作都是我们帮忙做的。现在他扩大了规模,又种了玄参,带动了很多贫困户。不光是他种,全村都种了好多,去年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就有5万多呢!”

“种这么多药材,销路怎样呢?”我不禁有些疑惑。

魏书记说,林田生靠以前积累的人脉关系,在亳州、蕲春有两个收购点,销路完全不愁。在田生中药材等8家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打破了传统的一家一户零散种植模式,纷纷加入到丹参、射干、玄参和野菊花等中药材集中连片种植大潮中来,种植面积迅速达到500亩。

蓬勃生长的“药财梦”

接下来几天,我不断通过电话和微信跟林田生联系,也了解到不少关于药材的相关知识和种植情况。

中药材在团风县种植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优越,品种资源丰富,尤其是在丘陵山区,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部分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随着中药材保健品开发和中医药市场拉动,部分乡镇也因地制宜,围绕“一村一品、一品一特色”,积极发展团风射干、红丹参、白前草、白芨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产销不能对接,造成效益不能提升,挫伤了药农种植的积极性。2017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启动大会的精神,以中药材为主导的黄冈综合试验站正式成立,示范县市有麻城、蕲春、罗田、英山、团风。

这让林田生心里有了底。

2017年10月28日,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道地药材分会和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分会相关专家,来到船石冲村林田生药材种植基地,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药材,很兴奋地说:“这富含自然有机质的土质、这海拔高度的气候条件,是生产优质中药材的地方!”得到专家肯定,林田生也激动起来,拿起锄头,现场随机采挖,挖出来的红丹参颜色红亮、根茎粗壮;射干颜色金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专家们非常高兴,将采挖的红丹参和射干带回去,准备进行药效成分含量检测,并希望能够在中药材产、供、销方面与林田生进行合作。

种药材,发药财。

“玄参种植期比较短,来得比较快,产量也比较高,比较适应我们土壤、气候,现在种下去,10月份进行采收,亩产可以出到3000公斤,晒干了可以达到400公斤,目前市场行情是1公斤15元,1亩纯利润3500元。我在大垴包上开挖基地,修建了通风库和烤房,准备进行产品加工,实现种、产、销一条龙。目前是种植合作社,以后将向公司发展。”林田生说。

春种秋收,美好可期。

因为扶贫采风,我遇见了林田生,一个热爱家乡同时也得到家乡关爱支持的人。我有理由相信,他的合作社定会越做越大,他的公司也一定会成立,他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梦,终会实现!

(作者:梅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