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平:月亮山下的牵挂



月亮山下的牵挂

刘汉斌

江中平于我,其实老早就认识。他今年57岁,黑黝的国字脸,结实的身材,一脸浅浅的笑意,一双憨厚的眼神,一看就知道可交。从采访他的过程中,我窥视出文旅人的坚毅,读懂了诗和远方。

2018年3月,他接替我到上巴河镇许家河口村任扶贫驻村工作队长,至今已有近三个年头。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队长,身处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与贫困户最接近,担负着村民脱贫致富的重任。而今,作为县文化和旅游局的一名工作者,被他恪守的誓言,早已穿越许河口的山、畈、水,在情感的驿站,成为一串金黄色的音符,在诗和远方中加速了最初的表白。

江中平说,一声口头禅“你好”,他走进了扶贫农户家;一声“谢谢”,是百姓对他的感激之情。他用一种诚挚的问候,点燃了流金岁月,让迎面走来的牵挂,成为一首吟唱的绝句,只是没有人在意,流淌在心灵深处的激情是一种琴音的悠扬。

我们采访组来到许河口时,月亮山和仙人石下那满畈的谷子已经金黄。饱满如谷穗的情感,垂挂成生命中的秋收。

“许河口位于上巴河镇北部边缘,北依有传奇色彩的月亮山和仙人石,南有清澈的新梅河水。有山有水有平畈,自然环境非常优越。除了交通条件有待改善外,其他自然环境都不错。”江中平一板一眼地告诉我们,明显透露着一种憨厚的内心。

他满怀深情地告诉我们,许河口脱贫,始终是他难以忘怀的梦境。在他心里,那一个个恬静的日子里,微风、垂柳、小溪和笑声,撒满田野的快乐,房前屋后艰辛而忙碌的乡民,土地翻耕的气息缀满他奔忙的衣襟,鸡舍里的公鸡悠闲的漫步,村民的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任职近三年来,他坚持常年吃住在村,带领工作队员严守“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切实履行驻村扶贫工作职责,白天走访贫困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晚上到党员家中虚心请教,悉心倾听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视村民为亲人,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一心扑在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上。



江中平(左二)讲述扶贫经历


秋天的晌午,在简易的居室里,他习惯性地推开窗户。然后由衷地打开了话匣子:2018年是团风县脱贫摘帽年,也是村级两委换届之年,作为扶贫驻村工作队,他除了承担艰巨的脱贫工作任务,又要担当村级换届工作指导员,作为工作队长的他,深知自己的身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暗暗给自己施压,工作进入“五加二”、“白加黑”状态,白天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召开户主会,湾子会,党员群众会,村干部会,宣传当的好政策,激发贫困群众致富愿望。晚上挑灯夜战,整理记录村档、户档资料。同时,通过深入走访群众和党员交心谈心,充分听取退职老党员对村两委换届的建议,及时把党员和群众建议向镇组织办汇报,圆满完成了许家河口村的换届任务,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2018年12月,许家河口村接受省脱贫验收交叉检查和市级扶贫工作五个一考核均反响良好。

此时此刻,从窗口望去,月亮山就在眼前,天空没有一点云丝,啊!真美,多漂亮的蔚蓝色呀!虽然没有云,虽然呆板,但并不寂寞,也不缺乏温暖,这与本属冷色调的蓝色一点也不相符,真是很特别。这似乎是给善于思考的他留下的空间。

他说,按照“五个脱贫一批”的政策,结合许家河口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狠抓精准落实。是发展产业脱贫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帮扶作用,通过协调贫困户与武汉海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富民农机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办理入股小额分红贷款等协议,先后带动贫困户49户130人脱贫增收。是产业奖补方面,通过产业政策鼓励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生产,发展种养殖业28户,产业政策奖补资金40095万元。

他说起扶贫政策的落实如数家珍:全村教育助学奖补资金发放33人,雨露计划5人,易地搬迁脱贫方面,全村13户19人已于2018年4月底喜迁新居,17户危房贫困户房屋新建完毕并喜迁新居,实现贫困户住房有保障,约争取危房改造项目资金25万元;村两委与10名贫困户户主签订“五员合一”公益性岗位协议,预计每人每年将增加不低于4000元工资性收入;97户贫困户260人全部参加新农合,88名贫困群众享受了免交2019年新农合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得到落实,签约服务全覆盖,组织32名贫困群众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保障;19户低保35人、22户五保24人含孤儿2人、29名残疾人、养老、高龄等社保兜底政策全面精准落实;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

采访之余,我们发现天空是那样的呆板,仿佛是一幅油画巨作,没有活泼的影像,偶尔飞过一架飞机留下一条缎带般轻宜的长线,好像破坏了天空的完整,却也给呆板单调的天空增添了一丝活力。

在他的案头,我们发现了这么一组数据:几年来,他利用个人的人际关系,协同村干部一道多次跑省市县有关部门,和找本村在外乡贤能人和企业老板捐赠,先后为该村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570万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资金140万元,新建了400㎡党群服务中心和新建1500㎡文化活动广场,配置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交通项目建设资金180万元,硬化通组通户道路6公里,新建罗家湾公路桥一座,仙人石农耕桥一座。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资金120万元,改造高效蓄水山塘6口,坡改梯油茶地80亩。土地复垦项目资金60万元,新复垦荒地148亩。亮化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安装村庄道路太阳能路灯89盏。厕所革命项目资金25万元,修建大三格污水处理池22个,配小三格塑料污水处理池30个。人居环境改造项目资金15万元,种植桂花树、银杏树500棵,拓宽村级道路800余米,硬化休闲道路1300米。这些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基础实施的完善,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促进了乡村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振兴。

这些里程碑一样的数字,让呼吸如此鲜活,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三维空间。在这个秋天,它们已成为秋天的主题。只要敞开胸膛,体内潜能足以点燃爱和幸福。



采访座谈

一旁的村支书介绍说,在驻村的日子里,江中平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走访入户,与群众拉家常,宣讲政策。最关心的四类特殊人群,全村无论是贫困户和非平困户他都走访遍了。村里男女老少对他无人不晓,送他外号“走访队长”。

去年秋季的一个下午,江中平走访到8组漆桂英的家里,看到老人病得非常严重,且是一个人在家,儿子章成平在深圳市打工,漆桂英老人属典型的留守老人,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他马上联系村书记曹征林,由村书记曹征林开着车一起亲自将老人送到团风县人民医院,在医院送老人做了几项检查时,从一楼跑到五楼,再从五楼到三楼,反反复复跑了几个来回,拿到检查结果后,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且在住院时需要有人照顾,为此征求老人意见,他马上在老人的手机里找到漆桂英的亲属的手机号码,是其娘家舅舅,通过电话向其说明情况后,娘家舅舅当即答应马上就来医院。

江中平先为老人办好了住院手续后,再为老人打好了饭菜,然后他和村书记曹征林在医院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时间,直到老人的亲属到来,他们做好委托工作后才回村了。此时天色已晚,月光如水,月晕如纱,苍茫的天融入万家灯火,又从中超脱,扫出一片明净的夜色,月光用最轻柔的手抚摸这世界。月亮孤零零地浮在那里,看起来像是一个微笑,像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问候,问候这月光下穿梭的身影。

“打铁还需自身硬。”江中平深有体会地说。在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对接联系户的重点工作上,与村“两委”班子充分沟通,推进村务、党务 公开,和村内重要事件“一事一议”,凭借着一颗真心,增强了自己联系村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他始终用党性这把“尺子”丈量自己,时刻反思群众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时刻反思自己在干部群众心目中又是什么形象?他以实际行动回答着:“来这儿为什么”“在这儿干了些啥”“离开留什么”的问题。

在驻许家河口村帮扶的近三年的时间里,江中平同志始终立足服务群众,在群众的需求中丈量脱贫致富的步子、寻求精准扶贫的办法,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有效解决了许家河口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展现了一名帮扶干部敢于担当、服务群众的时代风采。

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夕阳的余辉渲泻在乡村大地,月亮山被染成了一道金黄色,江中平那憨厚的面容也显得神采奕奕。


(作者:刘汉斌)